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中欧班列业务系统

百个党史故事进陆港 | 追寻红色记忆 感怀峥嵘岁月

发布日期:2021-09-06 浏览次数:1914

9月6日上午,合肥国际陆港党支部组织开展“红星照耀·丝路同行——百个党史故事进陆港”活动,本次是第9期微党课活动,支部党员高爱芳同志“追寻红色记忆,感怀峥嵘岁月”为主题,为大家讲述了“半条被子”“一盏温暖人心的马灯”“邓小平让屋”三个党史小故事,带领大家一同感受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

故事一:半条被子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1934年11月上旬,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卫生部等驻扎在了湘赣边界的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不幸与队伍失散并迷路的三名女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筋疲力尽,来到了沙洲村,敲开了一间破茅草屋。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女主人叫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主人倾其所有,为饥饿疲惫的客人准备了一顿粗茶淡饭。吃完饭,徐解秀就将三位客人领到了床上。那是一张用楠竹扎成的床架,床上的破席下面垫着稻草,女战士忙将她们唯一的棉被打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徐解秀和女战士同时醒来,她们发现,男主人一直睡在门口的草垛上守护着她们。女战士们的眼睛湿润了。临走时,她们决定把这唯一的一条被子送给徐解秀夫妇,但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三个红军姑娘不由分说地把被子往床上一扔,抽身就往外跑,徐解秀赶紧抱起被子,拼命地又追了出去,她们在村口把被子推过来又推过去,僵持不下,这时一个红军姑娘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坚定地把一条被子剪成了两半。她们拉着徐解秀的手哽咽着说:“大姐,这下你可别推了,这半条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泪水唰地流了下来……

故事二:一盏温暖人心的马灯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陈列着一盏马灯。它虽然锈迹斑斑,但却记载着87年前一位名叫钟招子的母亲等待8个参加长征的儿子归来的故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由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等机关组成的第一野战纵队和由中共中央、中央政府等机关组成的第二野战纵队,以及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于10月上、中旬分别从瑞金、兴国、宁都、石城等地,陆续进抵于都地域集结休整,进行兵员、武器弹药、粮款的补充,准备战略转移。10月17日傍晚至20日傍晚,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共8.6万余人,先后在于都的8个主要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后来,她和两个儿子一起,在村后竹篙岭的大树下,修了一座空坟冢。每逢清明节,她都会带领全家人前来插香祭奠。如今,祭奠形式和地点没有变,只是在原来的坟边又多了一座坟——伟大母亲钟招子的坟。1960年,她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弥留之际,她嘴里反复念叨:“把我埋在儿子们身边……”

长征路上,不知道有多少母亲,为远行的儿女点亮一盏灯;也不知道有多少儿女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灯光里的母亲。那些没有归来的儿女,用他们的鲜血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道路。而灯光里的母亲,虽然没有等到儿女的归来,却等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繁荣和富强。

故事三:邓小平让屋

1947 年,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强渡黄河时,指挥部选在了山东省阳谷县蒋家庄。蒋家庄的群众为照顾好刘邓首长,专门腾出一座两层小砖楼供二人居住。当村干部和群众簇拥着刘邓二人来到楼前时,邓小平沉默了,他打量了一下小楼,然后恳切地对村干部于春梅说:“我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不是来享福的。大家的心意我们领了,这小楼还是乡亲们住吧。”几句朴实真诚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见邓小平执意不肯住小楼,村干部们商量了一下,把他们安排到普通农民孔月仙家的房子里住。

老实厚道的孔月仙听说刘邓首长来自己家的房里住,心里感到无比喜悦和激动,就把堂屋打扫干净,让二人居住。邓小平进来环视了一下小院,问道:“你们一家住哪里?”孔月仙说:“我们搬到东屋和西屋去住。”

和堂屋相比,东屋和西屋又矮又小,风吹雨淋,土墙上留下了道道沟痕。邓小平看了看说:“你们不要搬,我们住东屋和西屋。”孔月仙一听就急了,忙去阻拦,说:“那咋行?这西屋又脏又乱,再说火辣辣的天,里面又闷又热。”任凭孔月仙怎样劝说,邓小平和刘伯承还是坚持不住堂屋,并和随从人员一起走进西屋打扫起来。望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孔月仙及在场的干部群众感动得眼里闪动着泪花。

在这个小院里,邓小平和刘伯承运筹帷幄,指挥大军同敌人血战,工作异常繁忙。尽管如此,邓小平总要抽空同孔月仙一家聊上几句,询问他们村里的情况,家里的情况,生活的情况。为感谢孔月仙一家的照顾,他临走前,把自己用过的文件箱送给孔月仙家留作纪念。这只文件箱孔月仙一直保存至今。